首页 > 游戏 > 问答 > 游戏经验 > 三十六计怎么去攻城,[官网]《三十六计》今日新服

三十六计怎么去攻城,[官网]《三十六计》今日新服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2-05-07 07:03:18 编辑:游戏知识 手机版

以保证诸葛亮以后可以源源不断地前来北伐。所以一到关键时刻,司马懿就坚决退兵。这正是:退一步海阔天空。让一分天高地迥。上一次借诸葛亮之手除掉了曹真和夏侯楙;又借孟达之手除掉了徐晃。下一步呢怎么走?司马懿的思路十分清晰,那就是必须想方设法除掉张郃这个刺头。张郃勇猛无敌,又对曹魏死心塌地。不除掉张郃,自己就难以完全掌控曹魏。

要除掉张郃,最好还是要借助诸葛亮之手。所以,司马懿就不痛不痒地中几次诸葛亮的埋伏,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神机妙算的神话,也满足诸葛亮用兵如神的自我感觉。所以放走诸葛亮,让蜀汉得以修养生息,然后诸葛亮好继续北伐。这就是司马懿的既定方针。那么,怎么顺顺利利地放走诸葛亮,又不至于授人以柄,免得被朝中大臣扣上“养寇自重”的大帽子。

这才是司马懿的当务之急。所以诸葛亮打,司马懿就抵挡;诸葛亮退,司马懿就追赶。挡就要挡的诸葛亮知难而退,下次再来;追就要追的诸葛亮从从容容,自鸣得意。反正,司马懿就是要营造出两个人棋逢对手、将遇良才的大众形象。而且还要显得是诸葛亮用兵如神略高半筹,否则以蜀汉弱小的实力,怎么能够长期支撑下去呢?所以,当诸葛亮局势不利,需要撤退的时候,司马懿就装模作样地追下去,一旦诸葛亮到了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,司马懿就立即毫不犹豫地下令退兵。

退兵的理由冠冕堂皇,那就是:“诸葛亮有埋伏。”反正具体有没有埋伏,只有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心中有数。司马懿的做法就是:有埋伏要退兵;可能有埋伏也要退兵;怀疑有埋伏还要退兵。司马懿的原则就是:第一、坚决不能活捉诸葛亮。第二、坚决不能消灭诸葛亮。保证了这两个大前提,那么诸葛亮有没有埋伏就无关紧要了。反正我是退兵了,有埋伏我不中计;没有埋伏也是我小心谨慎也没错啊。

经过这几次的战斗,诸葛亮算无遗策、智计无双的伟大形象已经充分树立起来了。曹魏内部无人再敢迎战诸葛亮了。司马懿是曹魏唯一一个能够匹敌诸葛亮的大将,这些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了。司马懿如愿以偿地成了曹魏的国之柱石、万里长城。所以西城下,司马懿对于诸葛亮的琴声心有灵犀。司马懿从诸葛亮的琴声中听到了诸葛亮的心声:“我就自己在这,有本事你来捉拿我吧,把我捉回去,你的结局不言而喻了。

司马老兄,识相一点就赶紧退兵吧!”司马昭看出来诸葛亮是虚张声势,就提出了自己的怀疑:“莫非诸葛亮无军?”岂是莫非,诸葛亮就是无军。司马懿当然心中雪亮,但是这一切一切又怎能在此时此地对儿子解释?区区几里小城,即使是有埋伏又能怎么样,十五万大军一番猛攻,还不把它踏为平地?弹丸之地,其实对诸葛亮和司马懿来说,有没有埋伏都是一个样。

攻打,诸葛亮必被生擒;不打,诸葛亮就安全撤回。正是因为没有埋伏,司马懿才不能攻打。因为一攻打,诸葛亮就露馅了,司马懿也下不来台了。等攻打完了,打得诸葛亮毫无招架之力了,司马懿再退兵,到那时怎么自圆其说?司马懿听了诸葛亮的琴声后大加赞赏。说什么诸葛亮的琴音似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;又似百万雄兵征战沙场。说诸葛亮琴音悠扬而不乱,说明诸葛亮胸有成竹等等,反正就是信口雌黄,谄辞如潮。

诸葛亮越是高深莫测,司马懿越是有借口赶快退兵。所以说,高明的人都是表扬自己的对手、抬高自己的对手、尊重自己的对手。司马懿本来是奔着西城的粮草而来的。为了诸葛亮的安全,司马懿粮草也不要了。夜长梦多啊,赶紧退兵吧,时间一长,曹兵将士们看出虚实多不好,一旦诸葛亮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就更不好收场了。所以,司马懿不容任何人置喙,立即命令前军改为后军,后军改为前军而掉头退兵。

高手博弈就是这样:彼此心照不宣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不过诸葛亮之所以敢赌一把,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是为理想而活,就不害怕被司马懿活捉,不害怕为国捐躯。而司马懿为了荣华富贵而活,就不能去活捉诸葛亮,不愿意自己被曹魏卸磨杀驴。诸葛亮看透了司马懿的内心世界。这一回合,诸葛亮赢了。司马懿对诸葛亮是又打又防又保,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。

说说古代战争中,用到《孙子兵法》三十六计最多的一场是哪一场?

说说古代战争中,用到《孙子兵法》三十六计最多的一场是哪一场

用计最多战役是应该是三国时期的“官渡之战”,共用了三十六计中的6个计谋,我逐一分析如下:首先更正下朋友的这个问题,《三十六计》并不是出自《孙子兵法》。《三十六计》完成在明清时期,具体作者还待考究。《孙子兵法》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,由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所作,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兵书,《三十六计》很多计策都是以此书为指导与借鉴,总结整理而成的。

计策一:以逸待劳曹操知道袁绍南下的消息后,从东、西、南、北四方做好战争准备,以逸待劳,先发制人。东面:派臧霸占领山东的齐、北海、东安等地,用以牵制袁绍,防止袁军从东面进攻;西面:曹操亲率大军据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,协助白马的守军一起阻止袁绍大军;北面:曹操将主力部队安排在官渡一带,挖战壕、筑堡垒,用以阻挡正面进攻的袁绍大军;南面:南方的各诸侯已平定:徐州的吕布被铲除;扬州的袁术病死;南阳的张绣也投降了;江南东吴的孙策被刺杀;下邳叛变的刘备被曹操打得落荒而逃,投奔袁绍。

计策二:声东击西有名的“白马之围”:公元200年,颜良进攻白马,曹操听取了谋士荀攸的建议,声东击西,派兵到延津,假意袭击袁绍后方。袁绍果然中计,分兵向延津阻击曹军。但曹操只是虚晃一招,迅速派出张辽和关羽带一支轻骑兵火速赶往白马袭击颜良。最终,关羽斩杀颜良,解除了白马之围。计策三:借刀杀人曹操利用关羽杀了颜良、文丑,逼着袁绍杀刘备,幸好刘备及时解脱,并说可劝关羽投降袁绍,袁绍大喜,不由手舞足蹈,放声大笑,说:“吾得云长,胜颜良、文丑十倍也。

”,就这样刘备算是躲过了杀生之祸。虽然曹操的“借刀杀人”最终没能杀了刘备,但是却利用关羽杀了袁绍的2员顶级高手,也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。计策四:笑里藏刀两军阵前,曹操约袁绍喝茶,用谄媚之言套近乎、哄袁绍开心,自降身价,向袁绍“请和、求和、乞和”,并送“天子”及徐州、美女给袁绍,让高傲的袁绍放松了警惕,暗地里排兵布阵,袁绍被曹操吹嘘了一番,更看不透曹操的拖延之计了。

待到正午,太阳直射袁军之时,曹操率大军趁着袁军松懈以少胜多战胜袁绍。计策五:釜底抽薪许攸来降曹操,这已经是釜底抽薪了。许攸一来就献上妙计,曹操在军中已无粮的情况下采取了许攸的计策,亲率5000士兵乔装打扮,全力击杀袁绍大将淳于琼,焚烧所有粮草及辎重,袁军军心动摇,内部分裂,同时张郃、高览因被诬陷转投曹操。

袁绍大败,一气之下又杀了忠臣田丰。从此已基本没有实力与曹操抗衡了。计策六、抛砖引玉白马之战后,袁绍派武将文丑追击曹操。在延津的曹操却命令骑兵解下马鞍,到敌人来的方向放马休息,并把军用物资放在道路上。曹操的将领看见敌人来了很多,请求去守卫营垒。曹操的谋士荀攸说:“这正是引敌上钩,怎么能走?”文丑的骑兵越来越多,达到5、6000人,果然是争先恐后去抢夺军用物资。

此时,曹操一声令下,不到六百人的骑兵,突然发起反击,大破袁绍的军队,文丑也被关羽斩杀了。“官渡之战”是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,决定着北方霸主的归属。最终以曹操大胜结束。在这次战争中,曹操的取胜绝非偶然和侥幸,其根本的决定因素还是曹操的军事指挥、决断能力很强,知人善用,才取得了这场世纪大战。以上分析只是针对“三十六计”其中主要计策来阐述,还有“瞒天过海”、“趁火打劫”、“暗度陈仓”、“顺手牵羊”“欲擒故纵”等都与以上6个主要计策有异曲同工之效。

文章TAG:三十六计官网新服攻城今日

最近更新